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我的大行囊-包包篇

來澳洲之前,準備東西實在讓人一個頭兩個大,
做了功課,衡量了許多,
才邁出了旅行的這第一小步,
最後絕對會發現一些「天啊,竟然沒帶」和「我帶這幹啥」的東西。

行前工作絕對不可能準確,
但我相信這不是我最後一次旅行,
在旅澳的第一百六十九天,
留下一些行囊清單紀錄給未來的我做參考。

《一》包類
(1)60-70公升的大背包

大家總是在討論到底是背包好還是行李箱好,到目前為止,我背著我的所有行囊移動過五次,我移動的時候從來沒有持續背著走超過三十分鐘,通常都是走幾步路就有個交通工具可以轉乘。

不知道是不是我比較壯,我只覺得肩膀有燃燒感,不會舉步維艱,但是真的會覺得以往五分鐘的路會變成十分鐘。

另外,如果去農場工作,
並且住農場(Farm Stay),
那麼行李箱真的會滿難搬運的,
但是同樣的,
只要不是太長的路程或是需要反覆搬運,
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只是如果是背包在這一小段路程就不會那麼狼狽。

至於在收拾的時候,
背包真的超難收,是需要技巧的,
除了要想怎樣可以把所有西塞進去以外,
還要考慮他的重心有沒有平均,
我覺得我現在有比較熟練一點了。

旅行箱相對好收多了,
不需要考慮那麼多,
不是太誇張的話都塞的下。

但換句話說,
由於行李箱之於背包,
猶如黑洞,
伴隨而來的是無止境的慾望與過重,
由於可以塞,就不會考慮移動時怎麼帶,
就會什麼都買,
久而久之會釀成行李過重在機場或是車站丟東西的悲劇。

反之,帶的是背包的話,
要超重也不是太容易,
除非你裝啞鈴或磚塊這種密度高、體積小、重量重的東西。
通常帶來的時候就是滿的,所以也不可能多塞些什麼了,
因為真的也無法壓縮了,
購物慾一興,
就可以告訴自己帶不走的留不下的讓大雨侵蝕吧

總覺得有點像光年的家


 (2)隨身背包

中間那個橘色包















雖然名為隨身背包,我也很少隨身背著他,
因為他應該也有五公斤重,
裡面就裝一些本子、文件、鉛筆盒、濕紙巾、墨鏡這類哩哩叩叩的東西,
有時候也會把電腦裝進去。

這個背包就滿隨意的,
但千萬要帶一個耐用的,
不要隨便帶一個工會送的。
我帶的其實也不是工會送的,
可能因為我裝太滿吧,
在出發當天就裂了一條縫,
我媽媽就在機場幫我縫了一回,
之後又裂了別處我又縫了一回,
到現在還有裂的地方咧。

(3)電腦包









因為我帶的事10吋小筆電,
所以電腦包也小小的,
但可以裝滿多的其實,
除了筆電本身,還可以裝筆電充電器、
手機充電器、相機充電器、兩個轉接頭、
一個無線滑鼠、一個隨身大硬碟。

(4)腰包

這是一個我媽媽借我的紅色大腰包,
但我都斜背。
本來是想說隨時隨地都把錢包護照等重要物背在身上,
但後來發現實在滿沒必要搞得像隨時要逃難,
在加上後來家裡寄來了我以前皮革課做的小包包後,
就幾乎沒背過腰包了。

(5)ikea中等大小防水布袋(比最大的小一號)
這一個超級好用,
不管是外出採購,移動的時候裝一些哩哩叩叩的東西,去海邊玩,有時候也可以墊在地上坐,太重的時候還可以雙肩背(雖然不太好背,但單肩背久了,
可以換個姿勢,分擔一下重量,但記得要把袋內的東西喬好,不然會掉滿地)
都相當方便。
又防水又耐重又大,
真是太美好了。




(6)三個塑膠大束口袋

這也是充滿彈性用途,
可以背盥洗用具去洗澡,
可以裝鞋子,
又不會像一般塑膠袋有點醜,
只不過都不太耐用,
我在大創買的三兩下就破一堆洞。


*之後追加的—

1.側背小郵差帆布包
在吉隆坡買的,因為當時腰包不夠背,背包又太重,而且背超熱,所以決定買一個。用了好一陣子,上工時都會背他,直到有一次我把他洗爛了,終於氣絕身亡。




2.皮革小包





後來請家人寄的東西之一。
只裝得下錢包、護照、手機,
經常使用,意義等同於腰包,
但看起來比較不像要登山的樣子。



3.布袋
在Ghanda(一家服飾店)買的,
看起來非常的弱不禁風,
但也用了許久。
移動的時候隨便塞進袋子裡即可。

出門總是會同時背布袋和皮革小包。
如果有地方可以寄物,就可以只寄放布袋,
重要物品還是在皮革小包裡隨身攜帶。

沒有留言: